安德鲁·斯坦顿 Andrew Stanton
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是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导演、剧作家,也是一位配音演员。他导演的作品包括1998年的《虫虫危机》,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他也是这两部动画的编剧),以及2008年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2012年的《火星上的约翰·卡特》
安德鲁·斯坦顿是仅次于创始人约翰·拉塞特的皮克斯二号人物,几乎参与了皮克斯至今所有动画的编剧工作,与其个性相生的让动画角色性格丰满的编剧技巧给作品带来无穷生命力,让皮克斯成为“充满哲理的好故事”以及“大人和...(展开全部) 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是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导演、剧作家,也是一位配音演员。他导演的作品包括1998年的《虫虫危机》,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他也是这两部动画的编剧),以及2008年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2012年的《火星上的约翰·卡特》
安德鲁·斯坦顿是仅次于创始人约翰·拉塞特的皮克斯二号人物,几乎参与了皮克斯至今所有动画的编剧工作,与其个性相生的让动画角色性格丰满的编剧技巧给作品带来无穷生命力,让皮克斯成为“充满哲理的好故事”以及“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电影”的代名词。在感受到因为自己过度保护而同儿子无法真正交流的时候,他创作出了《海底总动员》并赢得奥斯卡,这是一部让所有父亲和孩子都能产生共鸣的作品。而《机器人总动员》想要讲述则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观众在两个没有言语的机器人身上体会到了近年来在银幕上从未如此强大地展示过的爱情的力量。尽管动画造型上的创意和过硬技术是皮克斯的强项,但斯坦顿仍认为“原创故事是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但是你一旦完成了这一项,那种满足感也是其它工作所无法企及的”。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克波特(Rockport)市出生和长大,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斯坦顿成为了Kroyer Films的一名动画师,80年代末期在导演拉尔夫·巴克希手下从事编剧,最终在1990年加入了羽翼尚未丰满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作为动画师在短片《“惊喜”和“轻与重”》上有过合作之后,他担任了约翰·拉塞特执导的《玩具总动员》的编剧和角色设计,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皮克斯踏上了征服世界的旅程。
称得上是科班出身的安德鲁·斯坦顿在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不久,便加入了当时总共只有八个人组成的皮克斯工作室。那年,安德鲁25岁。做为皮克斯工作室的第九人,也是第二位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师,安德鲁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并将他曾在上学时独立制作动画短片的激情代给了这伙年轻的同僚们。他还运用曾经为动画系列剧《太空飞鼠》做了一段编剧的经验为工作室带来一些额外的收益。就在安德鲁进入皮克斯的第二年,他便与约翰·拉塞特合作了系列动画短片《跳跳灯》,两人珠联璧合。不但如此,安德鲁除了做动画师的工作能力之外,他擅长组织、协调的大局观以及对外联络等能力都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当皮克斯的动画长片处女作《玩具总动员》开拍之际,为了配合老搭档约翰·拉塞特的导演工作,安德鲁忙前忙后,从编剧到设计、从拍摄到剧务,几乎所有种类的工作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在影片的宣传上,安德鲁更是耗费了相当的功夫。因此,人们便得以在故事创作者名单、编剧名单、动画师名单、角色设计师名单,甚至配音名单里都能看到他的名字。就像球场上的万金油,这个皮克斯的第九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此后,精力充沛的安德鲁持续保持着自己的全能状态:帮助皮克斯《虫虫特工队》打败了《小蚁雄兵》,又以编剧、配音、执行制片等身份将《玩具总动员2》打造成首个续集超过前作的动画电影,随后的《怪物公司》一举荣获四项奥斯卡奖提名。新世纪之后,安德鲁终于在众元老的鼎立支持下,独握导筒,倾全力打造出一部轰动全球的《海底总动员》。该片不但票房轻松突破8亿美元,而且为皮克斯赢得了梦寐以求的殊荣——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奖!
如今,年过四十的安德鲁·斯坦顿仍激情不减当年,常常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灵感,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动画事业当中。而《机器人瓦力》便是他在看比赛时无意间通过手中的望远镜而得到的灵感。并在反复的推敲设计之后,将机器人作为了故事的主人公,甚至在影片中出奇地囊括了环境、爱情等众多人们所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