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德·肖,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Alan Lerner曾改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成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改编为好莱坞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萧伯纳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出生。父亲是法院小官吏,后经商破产,酗酒成癖,母亲带他离家出走到伦敦教授音乐。受到母亲的薰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中学毕业后...(展开全部)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德·肖,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Alan Lerner曾改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成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改编为好莱坞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萧伯纳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出生。父亲是法院小官吏,后经商破产,酗酒成癖,母亲带他离家出走到伦敦教授音乐。受到母亲的薰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中学毕业后,15岁便当了抄写员,后又任会计,并在报章写剧评和乐评、从事新闻工作。刻苦自学期间,他会浏览伦敦美术馆及国家画廊,又去大英博物馆图书室读书,在那儿读到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加入费边社,为该社编小册子及演说,以社会改革为己任。1892年发表了剧本《鳏夫的房屋》以后共写了52个剧本,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不义,其作品常常突出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自我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习俗的反叛。1931年访问苏联,1933年访问中国。
萧伯纳曾在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2月11日乘不列颠皇后号抵达第一站香港,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游览了太平山文武庙和铜锣湾天后庙。13日到香港大学演讲,14日参加了何启东爵士的宴会,15日离港前往上海。在中国曾会见鲁迅、蔡元培、梅兰芳、宋庆龄等人。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又曾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把奖金七千英镑捐作创立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之用。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一共创作了52部剧本。
萧伯纳是摄影爱好者,使用莱卡相机。

展开内容
性别:
星座:
狮子座
职业:
编剧/演员/导演
出生地:
爱尔兰,都柏林
更多中文名:
乔治·萧伯纳/乔治·伯纳德·萧
更多外文名:
Bernard Shaw/G. Bernard Shaw/G.B. Shaw
豆瓣:
IMDB:

作品

回到顶部